立即下载
茶陵县党史人物简介
2011-12-05 12:11:16 字号: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人,1909年生,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中,陈士榘历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兼新四军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第八兵团司令员、第八兵团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1948年8月,陈士榘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济南战役等。
新中国建立后,陈士榘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1995年7月22日,陈士榘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6岁。
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谭道瑛,1904生于茶陵下东二铺美咀村的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谭镜莹,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他蔑视封建礼教,主张“工业救国”,“教育救国”。
道瑛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读书,并参加劳动。十一岁能给父亲写信,十二岁时能煮饭、喂猪、洗衣、种菜、纺花、下田劳动。她常光着大脚下地干活,而且剪短发,不惧封建卫道士和社会上的风言风语,有意挺起胸脯跨步从那些人身边走过。
一九二一年,道瑛考入省立稻田师范学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读三年级时,徐特立任校长,他很喜欢道瑛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经常给她讲述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举。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波及长沙,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带头喊口号,并摘下日本领事馆的牌子丢进水池里,被同学们称赞为“女英雄”。
一九二六年署假期,道瑛毕业回家,准备投考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恰逢茶陵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她放弃投考女师大的打算,投身革命。经农运特派员杨孔万、聂履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茶陵县女界联合会会长,筹办了茶陵县第一所女子学校,并任校长。此后,她常到城乡集会演讲,赤脚草鞋,背着斗笠下乡发动与组织民众,足迹遍及大洲上、老虎山、清潞水、腰陂、火田、尧水、下东、O舫、马江、平水等地。她特别重视发动妇女放脚、剪辫子,加入农会和男人一道参加革命。
“马日事变”后,道瑛与谭劲琛、李芬等组成军事委员会,筹划组织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抵抗国民党罗定部队。后接省总工会郭亮、张玉英密电,转移至丈夫杨孔万的老家浏阳。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道瑛抱着不满周岁的小女孩到长沙与母亲相会,因坏人告密被捕,母女一起被关进长沙陆军监暑。有人劝她悔过自新,她严词拒绝:“我为劳苦大众求解放,何罪之有?叫我投降,那是痴心妄想,敌人将道瑛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谭震林,1902年四月二十四日生于攸县。印刷工人,曾在茶陵学徒、做工十年。一九二六年十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攸县工人纠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被迫转移到茶陵。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国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时,担任茶陵县总工会主席,后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中共茶陵县委书记等职。一九二八年五月,被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十月,任中共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书记。十一月,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一九二九年初,任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七月,担任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年二月任四、五、六军前敌委员会委员。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一九八三年九月三十日在北京病逝。

   陈 韶,茶陵县洣江中瑶村人。1926年在长沙求学期间,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返回茶陵与李炳荣等到平水一带组织农民暴动。1927年8月,与谭思聪、谭趋新等组织了茶陵游击队,任队长。1927年11月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1928年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湘赣边界特委委员。1930年冬,任湘东独立师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1932年,任红八军政治部主任,12月任湘赣红军新编独立师政委。1933年夏被错杀于永新。

  谭余保,茶陵县舲舫洮水村人。1926年秋,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洮水乡农民协会筹委主任。后任过中共茶陵县第五、六、七区区委书记、中共茶安酃特区书记。1931年下半年,任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8月,当选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1933年4月,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12月,在湘赣省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主席。1934年8月,红六军团西征后,奉命留在湘赣边坚持斗争。1935年7月,组织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任临时省委书记、湘赣游击司令部司令、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8年9月,赴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任中共热河省委副书记。建国后曾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省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中南局常委等职。1978年春天,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常委,1980年1月因病于北京逝世。

  谭思聪,茶陵县虎溪乡塘坳村人。1926年秋,在茶陵汇文中学读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仍在平水一带坚持斗争。8月,和陈韶、谭趋新等组建了茶陵游击队。1928年春,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同年10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次年5月,被选为特委常委。1030年2月,被选为赣西南特委委员,任中共莲花县委常委。8月任湘东特委常委。9月,任湘东独立师政委。1931年8月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政委。1932年元月3日,在永新钱市街战斗中英勇牺牲。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

中 将

 

  刘转连,原名刘昌发,曾用名刘转莲,茶陵县腰陂镇石陂乡人,1912年9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秋,在共产党组织创办的农民夜校识字读书,参加了儿童团,投身于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1930年5月加入共青团,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茶陵县三区冲锋连任班长,连长。1931年10月,当选为苏区代表,出席了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师。历任通讯排长、连长。1933年冬,进人中央苏区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4年7月结业。参加红六军团从湘赣边突围西征的行动,任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一营营长。11月任四十九团团长。不久任红十七师参谋长。长征中,于1935年11月任红十七师师长。1936年夏天,改任模范师师长。1936年冬,进红军大学高级班第一期学习。1937年春,随党中央迁到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第八趴队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1938年2月,率部夺取了三井镇战斗的胜利。接着参加收复了晋西北岢岚等7县的战斗,使晋西北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同年夏秋之间,率部收复了阜平县城。后率部回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延安的战斗任务。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1942年任三五九旅参谋长。1946年5月,任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司令员。6月,率部由延安经豫北南下,行军途中得悉日本无条件投降,奉命移师北上,进军东北,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序列,任三五九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1 945年率部进入北满剿匪,任北满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1946年4月,率部攻占哈尔滨,兼任哈尔滨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不久,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1946年夏,率部赴勃利剿匪,直捣匪首谢文东的老巢,击毙击伤、俘获土匪千余井缴获其大量作战物资。随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师长、独立第三师师长、十纵队二十九师师长、一四0师师长。参加了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在辽沈战役中,率部于黑山阻击驰援锦州守敌的廖耀湘兵团。解放锦州后,与敌激战于黑山胡家窝栅地区,夺取了敌重炮阵地,歼敌一个军部。1948年12月,率部入关作战。13日晚,取得奔袭塘沽以北金钟桥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天津的门户。1949年2月任四十八军副军长。旋即率部南下,4月渡江,8月抵达赣州,参加解放广州的战斗,任军长兼赣西南军区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春,任四十一军军长兼粤东军区司令员。1954年9月,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毕业后任东北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62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5年任沈阳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共第十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10月于广州逝世。

  刘培善,别名三仔、善仔。茶陵县七地乡枧田村人。1912年8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投身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赣游击大队青年干事、茶陵独立团连政治指导员、江西安福县独立营政委,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4年8月任湘赣省军区独立第三团团长、湘赣省委挺进队政委,率部转入武功山坚持游击战争。不久任湘赣独立三团政委,奉命率部转战湘南。1935年7月,任湘赣临时省委常委、游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大队政治委员。1936年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团政委。1937年10月,接待奉命前来九陇山改编游击队的陈毅,随即派人送其与中共湘赣临时省苏委书记谭余保见面。抗日战争时期,1 938年2月,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副团长,不久任团政委,率部在苏皖的镇江、句容、丹阳、金坛一带对日、伪作战,参与开创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 940年任苏北抗日指挥部第二纵队政委,参加了黄桥决战。19们年10月赴延安学习。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回到苏中地区,任第七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不久改任十纵队政委、1946年7至8月,在粟裕等人指挥下,与谢祥军司令员率十纵队四个团和华中第二军分区两个团,与兄弟部队协同对敌作战,取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在邵伯战斗中,运用游击战争经验,以河流港汊为依托,短促出击,击溃国民党军队黄伯韬的整编二十五师,毙伤敌2000余人,创解放战争初期华中战场阵地防御战范例。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委,与宋时轮司令员率部于4月全歼敌七十二师,攻下泰安,取得华东战场“夏季作战的第一步胜利”。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1948年0月,率部参加济南战役。11月至1949年1月,参加淮海战役,先后统一指挥第七、十、十一纵队和“东集团军”,完成固镇追击、鲁楼堵击和歼灭李弥兵团、邱清泉兵团的任务。1949年3月任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政治部主任,不久任副政委,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福厦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冬至1 951年春,率部进驻闽西、闽北山区,清剿国民党匪、特万余人。以后,历任福建省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68年5月8日在北京猝然去世。1978年5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道生,学名志敏,1915年8月27日出生于茶陵县尧水乡山寺村一个佃农家庭,1929年高小毕业后,即在家务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1930年2月加入共青团,曾任过乡团支部宣传委员,先锋队政委,区儿童团负责人,游击队宣传分队长,团区委组织部长。1930年6月,任团区委书记,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1月,任茶陵县儿童局书记,4月任团县委组织部长,随后代理团县委书记。6月,任湘赣省团省委副秘书长兼巡视员,到全省各县指导青年团的工作。11月,任红八军政治部青年部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十七师后,任十七师政治部青年科长,奉命到永新县赤卫团做扩兵工作,随后率全团加入工农红军。1933年8月,入瑞金红军大学政治系学习。毕业后任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直属队干部团营政委,红三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后奉命到东北军做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训处主任、团政委。11月,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参加了晋察冀边区反对敌人的“八路围攻”和1938年秋季反“围攻”的斗争。1939年3月,任晋察冀边区党委委员。1942年“百团大战”一开始,率四分区部队于8月20日一举攻克天险娘子关,歼灭日军守敌400余人。随后率部沿同浦路破坏日军运输线,摧毁日军驻点。百团大战中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政委、平西军分区政委兼中共平西地委书记。领导平西地区军民恢复和发展了平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任冀察军区政委兼冀察区党委书记,参加了晋察边区的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任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兼冀察纵队政委。1946年10月,任冀热察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7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委,指挥所部取得了梨树淘门、杨林子等战斗的胜利。1948年春,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4月,和程子华一起指挥了冀东战役。9月,任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之后率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张平线上歼灭敌军5个师后,率部和其他部队一起包围了北平,并任北平军管会京西分会主任。北平和平解放后,兼任北平警备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领导北平军民开展打击地痞流氓、清查散兵游勇和国民党特务,安定社会秩序的工作。1949年2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随后率部南下,参与指挥了安新战役、宜抄战投和衡宝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湖南军区副政委。1950年2月.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干部部长。参与创建新中国的海军。1955年9月,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7年6月毕业回国后任海军副司令员,后兼海军学院院长。1962年兼海军航空兵司令员。1964年2月,被选为中国航海协会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5年8月,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他经常深入各舰队在前线视察并指导工作。1980年4月,在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中,担任航海混合编队总指挥兼政委,指挥18艘舰船,经过35天的艰苦航行,总航程达8733海里,胜利地完成了海上打捞数据舱的任务。他曾率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和中国海军代表团访问过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苏联、巴基斯坦等国。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5月在北京逝世。

  周仁杰,曾用名周球保,谱名周广德。1912年3月17目生于茶陵县马江麻石寨黄家村的一个雇农家庭。10岁给地主当长工,饱受磨难。1925年夏,参加了农民运动,任童子团队长。“马日事变”后转入地下秘密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于1929年初,参加茶陵西乡游击队。1930年加八共青团。同年12月在安仁白区做地下工作。1931年5月进河西教导队(后改为湘赣红军第四分校)军事队、特科队学习,这期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红校毕业后,在红八军二十三师直属机炮连任连长。1934年1月,任红十七师五十团侦察队长。后任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副营长、营长。1934年8月,任红十七师团参谋长。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先后任五十四团、五十一团团长。1935年7月.进红四分校上干队学习,兼任队长。1 935年11月,任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了长征。1936年入红四方面军红大上干队学习。1937年1月,进红军大学一科(后改为抗大一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四局教育科科长。1 937年1 3月,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警备二团团长,率部守卫三边、陇东等地区,进行剿匪和反摩擦斗争,参加大生产运动。1943年6月,进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第一旅旅长。1946年4月,任冀热辽军区十三旅旅长。1947年2月,任冀热辽军区十七旅旅长。1947年7月奉命组建冀热辽军区独立三师,任师长。1948年2月,独立三师编为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三师,任师长。率郝参加了辽沈战役。1948年11月1日,奉命先遣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1月,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第一副军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赣西战役等重大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2月任中南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领导建成了中南沿海海岸防御体系。1954年5月进解放军政治学院高级干部文化速成班学习,1956年6月进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高级班学习。1958年11月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962年率部沉重打击了台湾当局对东海地区的袭扰活动。同时协助司令员陶勇在部队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开展群众性的大比武练兵活动。1968年11月任南海舰队司令员,为海南及西沙群岛的国防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70年3月,任海军副司令员,分管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具体领导实施了海陆空三军有关部队海上拉练,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1974年,他排除各种困难,研究实施封锁渤海湾的战役演练取得成功。1975年,指挥海军潜艇率先跨出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训练,探索穿越岛链的训练方法,使海军舰艇部队训练由近海伸向远海,有了新的突破。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上被选为中顾委委员。2001年1日在北京逝世。

  谭家述,原名谭寿生,化名杨平。1909年8月生于茶陵舲舫乡中洲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秋加入共青团,后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任中洲农民协会秘书。1927年1月,受组织选派,考入武昌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四师军事教导队学习。后编入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任团部通信班副班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在南撤途中受伤。在香港养病时,被港英当局囚禁达半月之久。1927年冬在茶陵县湖口加入中国工农革命军,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l928年被编入茶陵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茶陵游击队副队长、队长。奉命率队回茶陵开展斗争。1929年10月至1932年11月,先后担任湘东独立师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湘东南独立师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新编独立三师师长。1932年11月任红八军二十二师师长。1933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33年6月,任红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红六军团十八师参谋长兼五十三团团长,红军学校第六分校副校长,红军大学教育长,红六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教员,1939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军事教育领导工作。1946年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1948年9月任中原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华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高炮指挥部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1955年被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73年离职休养。曾被任弼时称为湘赣红军创始人之一。1987年8月因病逝世。

  

少 将

 

  邓东哲,曾用名邓冬仔,1916年11月7日生于茶陵县腰陂乡龙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7月,加入共青团。1931年z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五十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十七师组织科长、营教导员,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冀中“民抗”二纵队政委,抗大二分校抗三团(教导团)副政委,冀中军区十六团政委,晋绥军区三十二团政委。参加了忻口战役,讨伐石友三战役、冀中反“扫荡”战斗、百团大战、平汉线反伏击战、林南战役等。在百团大战中,任十六团政委。该团被聂荣臻称为“纵横平原山岳间的坚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保安第一旅政委,辽西军区第四军分区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十九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0师师长。参加指挥过新塘堡、清河、左云山等战斗。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华中、华南等战斗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九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军长,解放军空军第三军政委,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工业交通部政治部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抗美援朝奖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8月在北京逝世。

  龙开富,原名谭罗仔,1908年生于茶陵县火田乡白腊村(今茶陵红色农场)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秋,任白腊村农协委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1月,加入工农革命军,1928年1月任毛泽东的警通员,负责给毛泽东挑书箱,收集书籍、报纸。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军总政治部通信排长,中央军委警卫团连长,红西军炮兵营政委,军团第四科科长,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商业管理处处长,中央军委后勤生产指挥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后勤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后勤部部长,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丁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后勤部第二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和党的“九大”代表。1977年2月3日在沈阳病逝。

  龙书金,幼名立生,1910年11月生于茶陵县秩堂乡东首村杉木冲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仅读过几个月的私塾,以后便辍学务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冬,加入了乡赤卫队预备队。几个月后,被编入三都垅独立营一连当战士。1930年9月,随营编入红十二军。同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31年11月,被选为士兵代表,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2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追击炮连副班长、班长,兵站站长,红一军团政治部政卫连排长,红一军团五团一连、四连连长等职。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期间,曾进红一军团随营学校、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1936年2月,红军东征,为扫除东渡黄河的障碍,他任渡河突击组组长,带领8名战士,突破黄河天险,率先抵岸,抢占两座碉堡,使红一军团顺利地东渡黄河。军团首长授予他“突击组长“英雄称号,井颁发奖章一枚。西征战役中,他所指挥的红五团四连,以善于夜战近战而闻名,被称为“夜老虎英雄连”。抗日战争时期,龙书金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连长、副营长,一一五师五支队副支队长,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十七团团长,冀鲁边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副师长,东北野战军十七师师长兼党委书记,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八师师长、副军长等职。在战四平、攻锦州、夺天津的战役中,以善于攻坚而闻名,有“攻坚老虎”之称,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菠江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粤桂边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四十三军副军长。1950年4月,带领一个加强师,坐机帆船渡海作战,成为我军最先渡海登陆海南岛的军级指挥员。解放海南岛后,任四十三军军长兼粤西军区司令员,中南公安军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党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常委。1968年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兼党委第一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主任兼核心领导小组组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八大”、“九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2003年4月于北京逝世。

  刘月生,1917年5月生于茶陵县腰陂乡东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4月,刘月生加入共青团,任儿童团长。1932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0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十七师五十一团二营五连通讯员,红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红二方面军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干事,独立第一旅二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营政委,第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坚持在晋西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参加了河间齐会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一旅七一四团政冶处主任、团政委,参加了扶郿战役等。新中国建立后,任西南军区工兵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工程兵工程指挥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工程兵第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9月在北京逝世。

  李 改,原名李湘源,1918年7月生于茶陵县下东乡小车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入茶攸安酃联立简易乡村师范读书,曾选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普通科第四期、政治工作训练班第三期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组织科长,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科科长,一一五师政治部巡视团副主任兼师直属队工作科代科长,教导第一旅一团政治处副主任、代团政委,山东军区三师七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第七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九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参加了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诸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四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四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部长兼教育长,福州军区、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治系主任、党委书记,政治学院教育长、训练部部长,海军学院政委等职。曾被选为延安模范青年。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9年1月,因病于北京逝世。

  李俭珠,曾用名李成功。1906年12月生于茶陵县舲舫乡洮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秋李俭珠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长江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茶陵游击队侦察员、中队长,独立营政委,红军学校特派员,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特派员,红二军团四师特派员。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O师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部长,晋绥调查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市公安总局副局长,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三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炮兵第五师政委。新中国建立后,任四野炮兵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归国后任中南军区公安军政治部主任,广西军区第二副政委。1965年离休。1970年7月携妻回到家乡洮水蹲点,连续8年带领干部、群众治滩、治水,治山,改洲造田1000多亩,使这里由口粮不足变为自给有余,受到了王震的好评。1979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了《王震给李俭珠的信》和《李俭珠在洮水办点的回忆》的文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代表。1997年2月在长沙因病逝世。

  李振声,1919年2月生于茶陵县秩堂乡彭家祠李家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冬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少共区委委员兼儿童局书记,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连青年干事,湘赣军区国家保卫局侦察科员,五十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五十一团三连政治指导员,红六军团第十六师四十六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十六师四十六团侦察部主任,团俱乐部主任,四十六团九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以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七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在八路军总部上干队学习,后任第三军分区三支队政委兼主任,第二十团政委兼徐水县委书记,沟外线工作委员会主任,冀东军区第十八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十三旅政委,第九纵队二十六师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七师政委,衡阳警备司令部政委。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参与领导了湖南零陵,邵阳等地区的剿匪斗争。新中国建立后,任空军十九师政委,空军十八师政委,中南军区空军干部部第二部长,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空军第六军副政委,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3月病逝。

  陈 浩,原名陈秋苟。1914年9月生于茶陵县尧水乡山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6月加入茶陵县严尧区游击队,8月加入共青团。1932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尧水乡少先队队长,严尧区独立营班长,红军大学第四分校游击队班长,大庸军分区政治指导员,大庸军分区游击支队一大队政委,大庸县独立团政委,红二军团六师十六团总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四师十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关中军分区独立团政委,红二军团六师十七团政委。参加了保卫湘赣苏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一队队长,二支队支队长,第三分校参训队队长,训练部军教科科长、一大队大队长、总队长,一二0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政委,交水交城游击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补充第五旅政委。参加了沙家店战役和成都战役。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西南军区航空处政委,西南军区宅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汉军区空军副政委,江西省军区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西北人民功臣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陈外欧,原名陈外苟,]910年12月生于茶陵县桃坑乡马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在当地为茶陵游击队站岗放哨,充当向导。1929年5月加人共青团,10月参加茶陵游击队。1931年12月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茶陵县游击队班长,茶陵县八区警卫连排长,副连长,红军第四分校连长,红六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红十七师四十九团一营营长,军团特务团参谋长,红军第六分校大队长,教导团团长,红二、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教育长,红十六师参谋长,红六军团教导团团长,四十九团团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副营长、长,副团长、团长,南下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等。参加了百团大战、保卫边区、南征北返等战役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九旅副旅长,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副旅长、十分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一野第一军参谋长等。参加了宜川战役、西府战役、澄郐战役、荔北战役、陕中战役等。新中国建立后,任西北军校教育长,第一通信学校校长,军委测绘总局局长,国家测绘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9月1目在北京逝世。

  陈志彬,1917年生于茶陵县腰陂乡布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茶陵县儿童局书记,湘赣省保卫局秘书,红六军团政治部保卫局秘书。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保卫局第一科副科长、总务处处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特务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热河军区第二十二旅政委、第十一军区副政委、热东军分区政委。东北军区热河独立第八师政委,四野十四兵团政治部秘书长,湖南省军区湘潭军分区副政委。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省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军区副政委、第二政委,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2月在广州逝世。

  周则盛,1913年生于茶陵县舲舫乡河坞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大队长,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连政治指导员,五十一团副政委,红六军团供给部出纳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供给部政委,晋西北军区供给部政委,晋绥军区后勤部政治处主任、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供给部政委。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后勤部政委,海军后勤部副政委兼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海舰队后勤部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1981年逝世。

  段苏权,1916年7月生于茶陵县尧水乡高径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秋,参加农民运动,任高径村农民协会童子团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5月,加入共青团,同年秋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区委组织委员、区委书记、茶陵县委书记,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湘赣省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了湘赣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和红六军团从湘赣边突围的西征。1934年10月,任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二、六军团黔东独立师政委,率部会同特区内各区、乡游击队坚持斗争,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东进。由于敌众我寡,队伍被打散。此后他历尽艰难,于1937年9月21日在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归队。接着.进抗日军政大学、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教育科科学,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十二军分区政委、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委,领导了创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5年8月,在苏蒙联军策应下,奉军区之命,率部发起了收复日军在华北的重要基地——张家口之战。进而又率部配合苏蒙联军收复了张北、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被中共中央特别授予少将军衔,参加根据国共两党停战协定成立的北平军事调停处执行部工作,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兼赤锋,承德军调执行小组中共代表。此后,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冀热察军医司令员。1947年12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1949年4月,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新中国建立后,任东北空军司令员、华北空军司令员,参加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的作战指挥,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l 963年12月,被授予中共中央驻桑怒工作组组长,参加援老(挝)抗美斗争。1968年归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委员。1993年9月28日在北京病逝。

  段焕竟,1911年3月生于茶陵县尧水乡高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9月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茶陵游击队,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茶陵游击队排长,红八军通讯员,红十八师副连长、连长,红六军团随营学校政治部大队长,红五团一营营长,红五团参谋长,湘赣临时省委常委兼湘赣游击支队参谋长、一大队队长,湘赣红军独立一团团长。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营营长、二团参谋长,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六团团长.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团长、四团团长,一师二旅副旅长兼参谋长,一师六纵队副司令员,苏北二十一旅旅长。1943年3月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了黄桥决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旅长,十一纵队参谋长、副司令员,三野二十九军副军长。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通榆线阻击战、淮海战役,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福州战役、漳厦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九军军长,二十八军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党的“七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98年11月因病在南京逝世。

  袁福生,曾用名袁福胜,1916年2月生于茶陵县七地乡巨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区儿童团团长,团支部书记,湘赣军区补充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六军团保卫局内勤侦察组长,红十七师政治部技术书记,红六军团直属队特派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七一七团营特派员、七一七团独立营政委、团政治处锄奸股股长,一二0师政治部保训队队长,三五九旅政治部锄奸科副科长、科长兼军法处副处长。参加了忻口战役、阳明保战斗、上下细腰涧战斗、同蒲路战斗、灵邱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四野四十七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独立五十师政委等职。参加了法库战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参与指挥了宜昌战役、大庸战役、西南战役及入川的多次战斗。新中国建立后,任湖南省沅陵军分区政委兼沅陵地委第二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一三九师政委,四十七军干部部部长,志愿军军法处副处长。参加了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后任武汉军区炮兵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军委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后勤部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3月病逝于长沙。

  曾敬凡,曾用名曾长久,又名曾敬烦,1915年18月生于茶陵县湖口镇上厂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 927年参加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加入共青团,1933年转人中国共产党。任茶陵游击队司号长,红军学校排长、政治指导员,湘赣省军区特务连副连长,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总支书记、六师十七团副政委,红二军团政治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独立第三团政治指导员、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红二方面军富平第三师第九团政委。参加了井冈山、湘赣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冀中第五支队副政委、绥蒙军区第九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新立屯警备司令部政委,辽北军区第五军分区副政委,郑家屯警备区司令员,蒙汉联军l临时指挥部司令员,辽南挺进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辽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东北独立第十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五七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江西军区吉安军分区司令员,上饶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四十一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了江西剿匪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9年病逝。

  谭文邦,曾用名谭正官。茶陵县小田乡寨下坪村人。1909年2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12月加入共青团。1931年春进中共湘东南特委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分配在茶陵县苏维埃政府工作。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为中共党员,任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师政治部组织干部,红十七师政治部组织干事,红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四十九团副政委、四十八团政委、模范师营教导员。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省平山县游击队司令员,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教导队政委,一二0师独立第四支队政委,七一七团政治处主任、政委,雁北支队政委、特务团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军区副政委,合江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司令员,台江军医政治部主任,东北独立第九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五五师副政委、一二五师政委。参加了东北剿匪和“四保临江”、“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冬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回国后,任广州军区炮兵政委,湖南省军区政委、顾问,中共湖南省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党的“七大”代表。1987年8月逝世。

  谭天哲,原名谭天仔,茶陵县严塘乡梅田塘背村人,1912年9月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投身革命,同年4月加入共青团,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任区少年先锋队队长,团支部书记,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员,湘赣省军区政治部青年干事,湘赣省委秘书处秘书,红十七师机要员,红六军团司令部译电员、机要科科长兼司令部指导员。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一、二大队指导员,庆阳第五大队一队指导员,支队协理员,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教导营政委,特务团政治处主任,雁北支队政治处主任。参加了新州、崞县、宁武等地区的游击战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三十九师十团政委,鄂西军分区二团政委,鸡西军分区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十纵队三十师团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卫生部政委。参加了公主屯战斗、平津战役等。新中国建立后,任海军联合学校第三分校政委、青海一分控政委,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厦门水警区政委,海军福建基地政委,海军学院政治部主任,海军学院顾问。参加了炮击金门等战斗,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8年12月在南京逝世。

  谭善和,1915年3月出生于茶陵县舲舫乡中州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童子团,为井冈山红军送过粮。1929年参加了乡赤卫队。不久,参加区游击队、县游击队。1930年9月,被编入湘东游击队二纵队。10月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三团七连。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湘东独立师二团特派员。1932年2月,任红二十三师政治部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湘赣省政治保卫局训练班。结业后,任红二十三师宣传干事,红十七师五十团特派员,四十九团特派员。1934年10月,奉红六军团参谋长李选之命,将从湘赣边突围西征被打散的四十九团、五十一团各一部集中,临时组成400人的特务营,任营政委,率部转战,率先与贺龙率领的部队接上了头。红二、六军团会师后.任红六军团保卫局侦察科长,红十六师特派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冬,进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毕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警卫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总支书记。1938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一科科长。1940年,随八路军总部巡视团前往冀中、冀南、冀鲁豫根据地,任巡视团党总支书记。1941年,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1945年4月,任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旅政委、军区司令部军械处处长。1947年9月,奉命带领部分兵工厂工人和警卫部队到达大别山地区,边打游击边筹建兵工厂。不久,兼任河南省商城县委书记,发动群众清剿股匪,建立根据地。1948年任鄂豫军区独立旅副政委,中共鄂豫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1949年2月,奉命组建有炮兵、工兵、坦克兵诸兵种参加的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任副政委。参加了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后,兼任长江渡口浦口镇军管分会主任、区委书记、渡江指挥部司令员。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1月,与孔从洲率特种兵纵队进军西南,参加解放西南的战斗。3月,特种兵纵队改编为炮兵司令部和工兵司令部,任工兵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不久,奉命率工兵团入藏修康藏公路。1950年11月,率4个工兵团和工兵学校两个大队参加了成渝铁路的建设。1952年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指挥所司令员兼东北军区工兵司令员,入朝作战。直接指挥15个工兵团承担繁重的交通工程和战斗工程保障任务,并负责为志愿军全军构筑工事,建成了横贯“三八线”和东、西海岸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停战后,率志愿军工兵部队参加了朝鲜首都平壤的重建工作,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1955年3月归国后,任长沙高级工兵学校校长。1957年进高等军事学院深造。3年期满后任军委工程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6年9月,任中国军事代表副团长,访问阿尔巴尼亚。1973年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后勤工作和天山公路的建设。1975年任军委工程兵司令员。1983年任乌鲁木齐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1年6月22日病逝。

  颇吉连,又名修德。1916年5月生于茶陵县严塘镇梅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7月,加入共青团,担任儿童团秘书。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1933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任湘赣独立第一师师部宣传员,红八军第二十二师保卫局科员、营特派员.红六军团电台报务员,红二军团第六师电台报务员兼特派员,红兰十军电台分队长。参加了湘赣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河南省委电台分队长,中共安徽省委电台中队长.中共中央中原局抗敌报社电台分队长,新四军军部电台分队长,新四军第三师电台副中队长,通信大队大队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军区田令部第三科副科长,西满纵队通信科科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通信处科长。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滓战役、衡宝战役、粤桂战役、海南战役。新中国建立后,任第四野战军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中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广州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第五部部长,通信兵司令部副参谋长,通信兵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政委,通信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颜金生,1918年4月生于茶陵县腰陂镇龙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3月加入共青团,任区儿童团长,不久任区反帝大同盟主任。1932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6月转为中共党员。任茶陵独立团政治处宣传员,连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1934年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连指导员。同年8月任团政治部青年干事。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4年任红二军团政治部青年干事。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三五八旅七一六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参加了晋西北反“扫荡”战斗、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的战斗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一旅副政委、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二师政委。参加了绥远战役、青化砭伏击战、沙家店战役、兰州战役、解放青海与青海平叛等战役战斗。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任西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政委,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第一军政委。1959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期满后任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冲击。1970年任陕西省军区政委、省委常委兼省国防工办主任、党委书记。1975年9月任新疆军区副政委。1977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都部长。1985年任中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4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94年3月于北京逝世。

 

来源:茶陵县档案局

编辑:刘合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