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烈士陵园
2012-02-29 17:38:51 字号:

  

 

  

 

  茶陵烈士陵园占地8.74公顷,平面略呈四方形。布局突出主题,依山势而设,陵园核心区——瞻仰缅怀区位于山丘最高处。缅怀区以东为林地,以南是纪念馆区,纪念馆区以西为公共休闲区,休闲区以南是以松樟为主的混交林地。

  瞻仰缅怀区主体纪念建筑——革命烈纪念碑屹立在三层仿古石栏的碑座之中,前与东大门、后与烈士塔、纪念阁同在一条轴线上。

  从东大门入园,陵园的主体纪念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高19.27米,象征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标志着1927年在茶陵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碑为帆船造型,顶部为红旗造型,寓意茶陵人民沿着革命先烈开辟的航道,在红旗指引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纪念碑后的烈士塔高4.6米,为实体塔,下为圆柱形,表层为汉白玉镶嵌,顶部为圆椎形。1956年建塔时,塔体上刻有部分茶陵籍革命烈士英名。“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指责烈士英名中有“叛徒”,将烈士英名全部磨掉,今痕迹依稀可见,烈士塔西侧是一座仿古纪念阁。阁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两层8角翘檐,绿琉璃瓦屋面,底层外围8柱为底层楹柱,内围8柱为顶梁柱直达上层梁构件。上棂均为中国共产党党徽和五角星组成。纪念碑西北是谭思聪、陈学道、李炳荣等3位烈士墓。纪念碑东北是松柏、香樟混交林,松柏掩映中有一座仿古8角纪念亭,亭系混凝土仿木结构,上木饰以党徽、五角星。整个瞻仰缅怀区布局严谨而富有变化,明快而不失幽深,庄严肃穆。园区内还保存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砖混结构毛主席语录牌、碑5座,最大的两座长约8米,高约3米。是“文化大革命”搞“红海洋”活动的遗物。

  茶陵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共0.543公顷,其中广场 公顷、占地0.226公顷,建筑占地0.172公顷。

  纪念馆主楼高14.6米,大门朝东,大门门楼与门前广场的工农兵塑像、主厅后延的序厅在东西向的中轴线上。朝内平面布局:主楼与两侧厢房、居中向后凸出的序厅呈“山字形,朝外平面布局:主楼与两侧朝前延伸的厢房及其门庭略呈“冂”形。主楼两层,序厅、厢房均一层。主厅两侧均有木制楼梯。各陈列厅大型拱门相连,楼上楼下互通。

  整个建筑除大门门楼顶部构件、屋柱和前厢房门庭梁、柱等少量构件系钢筋混凝土浇铸外,其余为砖木结构。

  建筑外观从整体上看,具有较鲜明的俄式建筑风格,同时采用了一些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主楼正面,主厅向前凸出 8米、门楼又比主厅凸出4米。大门前4根直径0.876米,高 10米的水泥柱支撑门楼,楼额为“茶陵革命纪念馆”,楼额顶部饰物是齿轮、稻穗、红五角星组成的图案,两侧分别是3组“三面红旗”造型。屋柱柱础由莲瓣、龙鳞、鼓钉图案组成,顶部饰物分别是麦穗和葵花图案组成,两侧前厢房的门庭为传统“半亭式”门庭,琉璃瓦层面,脊顶以葵花,稻捆和起飞的和平鸽取代传统的“宝葫芦”,两条屋脊上各饰以3匹奔马,取代传统的鱼尾辟邪兽。主楼正面墙顶檐带饰以五角星、齿轮、稻穗等图案组成的饰带;二楼窗户为拱形窗,拱饰以多层次檐饰;洗炼的窗道线与一楼的窗户连贯,并以“飞鸽”点缀;墙裙由简洁的线、面构成。

  纪念馆广场前古樟葱笼,塑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工农兵塑像竖立于花圃之中。塑像系钢筋水泥结构,座高2 米、塑像高4.3米。

  纪念馆内陈列、布展的有“三厅两室”,另设序厅。一楼正厅设“序厅”,北厅及北厢房为“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厅”、南厅及南厢房为“社建厅”,二楼正厅为“博物厅”,南厅为“名人室”、“将军室”。展墙面积1470平方米,陈列文物420件(含复制件),其中革命文物170件,有苏区纸币、红军兵工厂自制的马尾弹、革命烈士遗物及古代钱币等珍贵文物。

来源:茶陵新闻网

编辑:刘合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