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茶陵县秩堂镇彭家祠村,却有这么一位专门操心邻里纠纷、亲属矛盾的“热心人”,当地群众如遇到什么难处,不论事情大小,总会找他帮忙解决,他就是该村人民调解员彭保元。
善“和事”的调解员
“人都有老的时候,如果你老了,你家孩子不给你饭吃,怎么办?”2006年,彭家祠村彭新(化名)因不肯提供粮食给70多岁的老母亲,被其他三兄弟告到彭保元处。接到调解电话后,彭保元第一时间赶到彭新家调解。
“刚开始我也没听进去,通过他6次上门调解,让我认识到如果自己不做好榜样,以后我的孩子也会这样对我。”此后,彭新每月给母亲按时送米,好好赡养老人。
2011年,村民李禾(化名)与陈美(化名)因菜地问题大打出手。彭保元闻讯,把饭碗一丢,赶到现场。“当时因为脸受伤了,我的情绪很激动,幸亏彭保元及时赶到制止和调解,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发展。”说起当时的情景,李禾现在还感到后怕,如果彭保元晚到几分钟,双方亲属就打起来了。
作为村调解员,彭保元每天接触的都是些说起来琐碎,做起来麻烦的家长里短,但他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对每件事都以诚取信。也因此,很多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块难啃的“硬骨头”纠纷,在他面前似乎只是“小菜一碟”。
巧解百姓“千千结”
在彭保元看来,法律审判固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往往不能解开心结,而调解的案子不伤感情,有利于社会关系的修复。
去年8月,彭家祠村民彭兵(化名)等3人因用电打鱼,与承包东安水库的老板谭军(化名)发生纠纷,并将谭军打伤。谭军将彭兵等告上法庭。
开庭当天,彭兵邀请彭保元帮助调解。彭保元赶到法院找到该案的主审法官,申请庭下调解。“这马上就要开庭了,我当然不肯庭前和解。”谭军说,彭保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形式,让自己愿意坐在调解桌前。最终双方在开庭前几分钟握手言和。
“调解就是要不怕问题,有矛盾的村民或者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这是彭保元工作的动力。从事调解工作14年,彭保元以用耐心、诚心和热心去感化双方当事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彭家祠村支书说,每次村里换届选举,彭保元都能高票当选。这次换届选举,全村1600人投票,彭保元得票1400多票。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唐艳丽 李瑞 胡志刚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