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茶陵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县摘帽、59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力争让2.1万人脱贫。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斗中,组织部门如何发力呢?茶陵县组织部门抓好基层党建,为贫困村选优配强班子,增强村级组织带动力,巧妙地将党支部的优势转化为扶贫的动力。
选好村支书,结对搞帮扶
11月22日,在组织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后,茶陵县思聪街道左垅村村支书谭冬明又赶到村里食用菌养殖基地查看香菇长势。左垅村虽不是贫困村,却有110户贫困户。去年左垅村支两委换届,一直在外经商的谭冬明被村民请回来当选村支书。
上任后,谭冬明将党建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调动党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村里110名党员与110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该村以创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养殖、养老产业、粮改饲基地、休闲农庄垂钓中心等产业。如今,左垅村有劳动能力的58户贫困户都能在家门口务工,全村贫困户全部以土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享受产业分红。
左垅村不是特创。针对部分贫困村流出党员多、队伍老化等难题,茶陵县制定了“一带二帮三,先锋促脱贫”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支持力度,组织引导1名有帮带能力的农村党员,带动2户贫困党员和帮扶3户贫困群众,形成了党建促脱贫的喜人局面。
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
11月19日,茶陵县高陇镇石冲村脐橙采摘节开幕。谭运光特意带着家人来体验脐橙采摘的乐趣。“我是这片脐橙园的技术员,看到这些黄黄的脐橙,我打心眼里高兴。”谭运光是村里有名的脐橙种植高手,被县脐橙协会聘为副会长,负责为其他果农传授种植技术。在他的帮助下,该村李财喜等贫困户也成了村里的脐橙种植大户。
“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茶陵县坚持把选优配强带头人作为核心举措,让优秀人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茶陵县通过推广能人办协会、协会育人才、人才兴产业、产业促发展的思路,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破“土”而出。
党建扶贫中,茶陵县按照“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思路,坚持把选优配强带头人作为核心举措,让优秀人才成为成为村支部班子成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目前,茶陵县已有103名致富能手、创业返乡人员和种养大户等能人,以“传、帮、带”形式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帮扶队驻村,脱贫思路拓宽
现在虽是旅游淡季,但前来卧龙村游玩的人依然不少。“从朱书记提出‘党建+旅游’的工作思路后,我们村成功创建了国家3A级景区,今年前10个月的旅游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火田镇卧龙村书记尹慧文兴奋地说。
尹慧文口中的朱书记,是该村的第一书记朱少东。去年,茶陵县将一批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退出领导岗位科级干部选配到村担任书记,希望通过“能人”的引领带动,树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刚从县农办主任岗位退下来的朱少东第一个报名,主动要求到卧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卧龙发展旅游产业。
“我从事‘三农’工作多年,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想为百姓做点实事。”自从担任村第一书记后,朱少东提出了“党建+旅游”的思路,帮助该村成功牵手县文旅投公司,破解了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如今,卧龙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60%的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从事旅游服务增收。
不仅仅是卧龙村。两年来,茶陵县先后派出40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与1224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选派70支工作队进驻贫困村,派出161支工作队进驻非贫困村,帮助当地培育优势产业。如今,左江村的杭白菊产业、东首村的罗汉果产业、水源村的乡村旅游产业等,都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的脱贫典型。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唐艳丽 郭益勇
编辑:刘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