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产业“小”而“散”的自主种植,到“菌香满棚”的致富支柱,三华村的乡村振兴里藏着几代工作队的接力坚守。他们怀揣同一颗为民初心,在不同阶段锚定不同目标,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实干书写答卷,让这个曾经的落后村蜕变成产业旺、村容美、民心齐的美丽乡村。

在三华村的食用菌智慧方舱里,县税务局驻三华村第一书记刘卫平正在仔细查看平菇的长势,他告诉记者这一仓的平菇明天就能进行第三次采收,按照市场价,又能给村民带来一波收入。方舱内菌菇棒整齐排列,方舱外,干净整洁的柏油道路蜿蜒连绵串起家家户户,这幅美好的乡村图景,正是几代驻村工作队接力奋斗的成果。
思聪街道三华村是个传统农耕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土地肥沃有着良好的种植基础,但村里却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脱贫攻坚时期,虽然在前几轮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发展了部分产业,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支柱产业。2023年5月,省高速集团带领工作队进驻三华村后,依据周边种植食用菌的历史及产业联片的作用,将食用菌确定为“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主导产业,成功摸索出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致富之路。

工作队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等方式,有效将三华村、左垅村、思聪村等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嵌入“企业+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体系,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两年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78万元,建起了占地30亩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带动村集体收入从8.8万元增长到60万元,销售农副产品超600万元。
“工作队到我们村带来了新的变化是看得见的。在村里做菌菇产业,我们不要出去赚钱,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工资,一天能赚到80元。”村民陈富英说道。
省高速集团工作队打下的基础,成为了后续队伍接力的起点。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县税务局工作队,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提质、增效、谋长远”。
“接力棒交到我们工作队手上,就要继续做好菌菇这篇文章。未来我们打算:一是主动对接省市红星大市场这类专业流通平台,让村里的菌菇能更快走进大城市的菜市场;二是拓宽电商渠道,通过直播带货,把菌菇的好品质宣传出去,让产业能持续带动村民增收。”县税务局驻三华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卫平说道。
从“破冰”到“深耕”,从“培育产业”到“提质增收”,工作队虽来自不同单位,却怀着同样的为民初心。如今的三华村,不仅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村规民约更文明,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而这份“接力”也正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工作队来之前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不少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菌菇产业起来了,为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元,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愿意留在村里发展,真正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思聪街道三华村党委书记陈小燕说道。

来源:茶陵新闻
作者:雷丽 谭斌斌 刘婕(通讯员)
编辑:贺凌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热门评论
打开茶陵融媒,参与评论